悬疑剧,最怕剧透。
(相关资料图)
每当有国产悬疑剧播出,总少不了「猜凶手」环节。
接连的热搜词条,总会无情出卖了后续剧情。
而网飞新出的一部台剧,偏不信邪。
将凶手早早公之于众,却丝毫没有削弱紧张、刺激。
本剧改编自日本推理女王宫部美雪的同名小说。
由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联手出演。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离开内娱后,这几年推出了不少爆款台剧。
上次主演兼制片的《华灯初上》,就将镜头聚焦于陪酒女,引起广泛热议。
这一次加盟的新剧,尺度进一步飙升。
将囚禁、SM、碎尸接连搬出。
热度自然也是相当爆。
播出不到一周,便登上了多个地区热播榜前三。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它——
《模仿犯》
90年代,台北街头。
一则神秘录影带,占据了各大电视台的报道画面。
面具男Noh,自称是近期女子连环杀人案的凶手。
他疯狂叫嚣,点名道姓侦办此案的检察官,下了挑衅书。
「我跟你的游戏要开始了」
故事要从八周前的「公园断掌案」说起。
一个怪异的红色礼盒,突兀地出现在清早的公园。
遛狗的女孩好奇地打开,被吓得连连后退。
里面装的,是一只女人的断手。
警察赶赴现场,试图「大事化小」。
毕竟,情债、赌债频频发生,无人报案也就不必受理。
但,检察官郭晓其(吴慷仁饰)不这么认为。
这起「断掌案」,让他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桩强奸杀人案。
被害人同为女性,同样是大拇指脱臼。
能造成这种伤害的器具,只有拇指铐。
当年的凶手田村义,早已落网服刑。
但再次提审,只觉疑点重重。
首先,自首毫无动机。
被害人的尸体已经被精心掩埋,根本无人知晓。
反而是他主动带领警方,挖掘出了尸体。
其次,对供词过于熟稔。
三年过去,他依然能只字不差地背诵。
更蹊跷的是,他根本不会用拇指铐。
郭晓其大胆推断,田村义极有可能是替罪羊,真凶仍逍遥法外。
他来到了田村义家中,试图寻得线索。
没想到,废弃多年的房门却被打开了。
走进一看,桌上又摆着一个熟悉的红色礼盒。
红色礼盒中,装着一个女孩的照片。
很显然,凶手早已洞悉了郭晓其的计划,他要引导警方找到新的受害者。
警方立即行动联系其家属,却还是晚了一步。
女孩的外公已经接到了凶手的电话。
没有索要钱财,而是要求他在闹市爬行、学狗叫。
并声称,只要扮得够像、够逼真,就能见到外孙女。
凶手没有食言,果真让外公见到了女孩。
不过,是一则录影带。
录像中,女孩先是被性虐,随后被活活掐死。
丧心病狂的凶手,甚至将魔爪伸向了警方。
警官勇哥,也收到了来自女儿的挂件。
凶手提出,要他上电视台直播道歉。
当着三百万观众的面,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父亲、废物警察。
关键时刻,郭晓其赶到,打断了勇哥。
总结前几起案件,他发现,一旦满足了凶手的要求,女孩生还的几率只会更低。
面对镜头,他向凶手宣战。
「我一定会抓到你,你玩完了」
猜凶手,一直是悬疑剧情的关键。
《模仿犯》却反其道而行之。
剧集将将过半,就把凶手的身份释出。
为观众开启上帝视角,目睹主角被反派玩弄于股掌之间。
主打的并非抽丝剥茧的爽感,而是巨大的虐心与无力。
为了摸清凶手的犯罪心理,郭晓其找到担任心理医师的前女友胡允慧(柯佳嬿饰)寻求帮助。
她分析,凶手的每一次行动都仿佛在博取关注——
过于放大自我,过度期待被重视。
这些都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
细看凶手的作案手法,也处处留下线索。
疯狂暗示,生怕警方怀疑不到自己头上。
他会在所有受害者的眼角留下相似的红色印记。
也会对受害者进行相似的捆绑。
并将照片与画像寄给警方,宛如炫耀自己的勋章。
施害之前,他还会把受害人封口束缚,再装进货车后备箱。
随后载到家属面前,任由其呜咽哀嚎、撞击车窗。
等到亲属走近,再一脚油门开走。
欣赏亲属急切、绝望的神情,折磨着被囚禁女子的内心。
抛尸的形式更是高调。
或将尸体挂在十字架上,引来八卦媒体蜂拥偷拍。
或将尸身置于午夜的公园内。
蒙上白布,联系家属亲手掀开。
杀人犯罪,被他视为一种艺术创作。
根据凶手留下的线索,警方早早锁定了嫌疑目标。
却由于没有证据,只能任由其逍遥法外。
更让郭晓其没想到的是,即使凶手落网,案件依然疑点重重。
凶手背后,还有主谋。
接下来,郭晓其也将成为新的目标。
还记得开头录影带中的叫嚣吗?
凶手断言,人心都有恶。
他要做的是,把郭晓其心中的恶勾出来。
在凶手的设计下,郭晓其身边的朋友、亲人都接连受到伤害。
一道难题摆在他面前。
究竟该保持理智与凶手斡旋到底,还是施加私刑处决凶手?
敢放出凶手,是因为剧本够厚。
悬疑只是《模仿犯》的第一层外衣,内在的社会议题非常丰富。
故事的核心,也不在于抓住某一个凶手。
而是揭露真凶背后,一个个帮凶。
先是尸位素餐的执法者。
早在三年前,便有女性接二连三地失踪。
记者小路还特意整理出了《都会失踪女子专题》。
警方不以为意,甚至往被害者身上泼脏水。
田村义在供词中一口咬定,他与被害女子是「合意性交」。
警方随即脑补出了一桩桃色事件——
女孩因缺钱找到田村义拍摄裸照,又因勒索惹怒对方,结果遭到杀害。
为此,他们不惜篡改女孩朋友的供词。
媒体,也难辞其咎。
连环杀人案一出,立即成为新闻「大热门」。
电视台、报社,都争相插播凶手寄出的录影带,唯恐天下不乱。
不觉间,将凶手捧上神坛。
「一刀未剪,抢先播出」
他们还邀请被害者家属登台,录制独家栏目。
说好的是为了死者发声,却极力揭伤疤、挖猛料。
甚至为了收视率,罔顾事实带节奏。
失掉了新闻良知,沦为了流量的奴隶。
记者小路也因此愤而离职。
当社会事件被抽象为一个又一个话题,具体的苦难就会被视而不见。
「我们今天不是在讨论一个话题,而是在讲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民众,亦是帮凶。
几起案件的被害者,都曾在夜店出没。
随着媒体的曝光,她们也不断被造黄谣、泼脏水。
那位失亲的外公曾登上节目,恳请观众提供线索。
换来的,却是一波又一波「受害者有罪论」。
「你孙女跑到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是她自己有问题。」
「那些泡夜店的女生都穿得很少,在勾引男人。」
如是乱象,放在今天仍比比皆是。
此前的「香港碎尸案」,新闻刚爆出,就引来各路八卦媒体。
有的狂扒细节,将碎尸、煮尸的步骤描绘得绘声绘色。
有的猛揭伤疤,从被害人蔡天凤的身份,到其家世、情史,毫不遗漏。
传至网友耳中,又成为茶余饭后的大瓜。
新闻曾代表真相,现在却是一场又一场的真人秀。
每一个舞台都是由观众的欲望创造出来的。
唯有观众沉迷的目光,表演者才有存在的价值。
「你们都是合谋」
《模仿犯》中,杀人是凶手引以为傲的创作。
可这样的创作,真的有什么了不起吗?
他一再打电话给电视台,不断利用媒体制造恐慌、挑衅社会正义。
林心如饰演的主持人,终究压盖不住愤怒。
直面镜头,以一位女性的身份回怼。
「你只对女性下手,因为你只有本事欺负弱小。」
「说穿了,你只是个无能、无聊、无存在感的社会寄生虫罢了。」
郭晓其也在与凶手的对峙中,果断否定其价值。
靠杀害弱者满足自我膨胀、博人眼球,可鄙且可怜。
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重要。
「我打从心底看不起这个人」
如今网络发达,谁都可以躲在暗处,变成另外一个人。
凶手也似乎变得无处不在。
媒介也成为无形的杀人利器。
但,人应当保有起码的良知与自制力。
媒体人,不能沦为追逐流量的机器。
每一位平凡大众,也不该在信息轰炸中失去方向。
「让新闻不再沦为戳人伤口、喂养别人的一场秀。」
全文完。
助理编辑:三十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