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生物质发电产业待再发力

《中国电力报》   2023-05-19 09:14:51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年鉴2023》


(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主持发布了《中国生物质产业发展年鉴2023》(以下简称《年鉴》)。

根据《年鉴》,2022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但生物质发电各类型发展极不平衡,农林生物质发电发展缓慢、利用小时数偏低,沼气发电占比不大等情况令人担忧,生物质发电产业亟待破局。

垃圾焚烧发电增长迅速

根据《年鉴》,截至2022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4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824亿千瓦时,年上网电量达到1531亿千瓦时。

截至2022年底,在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三大生物质发电类型中,农林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23万千瓦,2022年发电量累计达516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与2021年持平,总的上网电量较2021年有所下降;垃圾焚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86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占生物质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8%,2022年发电量累计达1268亿千瓦时,比2021年增长了16.9%,2022年上网电量累计105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了17%;沼气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万千瓦,2022年发电量累计达39.5亿千瓦时,比2021年增加了5.4%,年上网电量累计达到33.2亿千瓦时,比2021年增长了2.5%。

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袁宝荣认为,垃圾焚烧发电进入发展快车道得益于适当的政策安排。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推动形成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化运营模式,安排垃圾焚烧发电竞争配置项目补贴资金2亿元。2022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优先纳入绿电交易。2022年,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1.4%,利用小时数也达到了5452小时。另外,随着垃圾填埋处理减少,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预计厨余类沼气发电项目会逐步增多。

多途径提升经营效益

虽然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生物质发电与风电、光伏相比,发展依然比较缓慢。据了解,从2005年至今,生物质发电每年平均装机200万千瓦左右。

根据《年鉴》,三大生物质发电类型的发展也不均衡。垃圾焚烧发电进入发展快车道,但农林生物质发电却有减缓的趋势:2022年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65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1623万千瓦,同比只增长4%;并且从2018年开始农林生物质发电利用小时数逐年走低,加上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无法及时发放,部分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陷入困境。沼气发电行业虽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但是整体规模依然较小,沼气发电装机容量仅占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95%。

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组长任东明认为,“双碳”目标是生物质产业发展的关键契机。“我国建立新型能源体系,生物质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要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任东明表示,“生物质能具备风电、光伏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可应用于供暖、供电、提供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生物质能具有天然碳中和的特征,其利用过程不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生物质发电可达到7000小时以上的利用小时数,未来作为支撑性电源,可部分替代煤电。”

如何让生物质发电产业破局,参与“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专家纷纷为企业出谋划策:生物质发电项目向热电联产转型可拓展收入来源,降低对补贴的依赖,改善项目现金流,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参与CCER交易亦可带来增量收益,一定程度上弥补国补退坡给项目盈利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而言,除了热电联产,参与CCER交易外,还需要拓展更多非电收入才能实现项目的经营效益。